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客本报直播间,畅谈民营经济发展。主播彭娜,嘉宾张月琳、薛婷、任黎明、齐秀桃(从左至右)。西海全媒体记者 何文帮 摄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落实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政策和我省33条具体措施,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常态长效助企暖企,积极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上解忧、环境上解压、帮扶上解渴。
1月25日,省人大代表、省工商联兼职副主席、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婷,省政协委员、省商会副会长、青海华德集团董事长任黎明,省人大代表、省工商联常委、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月琳,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执委、青海省金拇指集团公司董事长齐秀桃,应邀做客本报《2024青海“两会时光”会客厅》直播间,畅谈如何为民营企业解忧、解压、解渴。
用人才激发活力
过去的一年,经济不断开始复苏,民营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企业的发展现状成为了国家、政府、社会关注的热点。
怎样激发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直播间内,大家各抒己见。齐秀桃讲起了广招天下商的经历。他说,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介绍青海,相信对于很多求发展的企业家来说,大美青海是很不错的选择,加之青海营商环境不错,政策福利优厚,这就是他在青海打拼多年的原因。
任黎明说,激发企业活力更重要的是人才保障。他说,在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开展“人才大战”的同时,期待有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青年才俊来到青海发展,因此他做了一个“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的两会提案。他还说,不仅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更要注重对青海本地人才的培养。
激发企业活力,薛婷分享了前往欧洲走访客户的经历。她说,殷殷嘱托牢记心间,作为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企业,深知藏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其次就是要在传统产业中摸索转型升级的发展之道。
薛婷还讲了她在创新发展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关键点又回到了人才保障的方面。她说,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她建议在新筹建青海理工大学的专业设置上,可以考虑有关非遗的专业。
新业态催生新模式
直播间内,代表委员分享了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时代元素——互联网+。直播带货、直播卖房……新的营销模式催生新的业态发展。
张月琳讲起直播间榴莲卖到19.9元的营销策略。他说,作为农产品销售的企业,他非常关注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政策方向,他考虑的是如何提高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附加值,让好的产品借助互联网飞向全国各地。
薛婷说,今年我省更加重视科技与产业的创新,特别提到数字赋能方面有了很多实质性的政策红利,让企业在做好本职的基础上,对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我相信,2024年的春天不远,企业的春天不远。我更加坚信,只要加油干,心中的梦想一定可以实现。”薛婷说。
直播间,4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创业经历讲述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有艰难也有收获。代表委员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都勾画下来,铭记在心间。
实干为要,就是要让能干会干的企业家放心大胆地走上民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让青海民营企业火热地干起来,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以会展经济为切口促发展
民盟青海省委提交一份有关会展经济的提案,建议凸显青海优势,力争将西宁打造为国内外知名的“青藏高原会展中心城市”“中国夏季会展之都”,以会展经济为切口,促进我省自然资源、金融、商贸、物流、旅游、生产性服务企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利用我省夏季凉爽优势,做大做强夏季会议市场,逐步将我省培育成为我国重要的夏季会议目的地。
建议制订青海省会展经济发展规划,加强会展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加快培育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会展业市场主体,重点支持一批会展企业发展,促进能够体现省会中心城市形象和地位,符合我省会展经济发展要求的品牌展会和会展企业脱颖而出,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
政策红利为企业纾困
省政协委员阿兰建议,促使金融机构推进业务经营战略转型,增强金融服务动能。各商业银行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更大的业务权限,在大企业和优质企业信贷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将发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贷款作为银行未来的信贷方向和新的增长空间。
同时,落实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税务部门按照权限,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考虑调减部分地方税种,充分发挥税收对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降低部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率,降低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税负,减轻民营中小企业负担。特别注意发挥对困难行业、困难企业的税收减免和预缴、分期缴纳和降低社保费用等作用,及时帮助困难企业“止血”,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现金不足的压力。
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储备好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由人事和劳动部门根据企业需求,主动联系大专院校,吸引优秀人才参与专场招聘会,让企业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
塑造城市形象打造文化街区
省政协委员刘祥建议,加强对商贸企业产品的宣传,推介优质、特色产品,不断营造重商、亲商的浓厚社会氛围,能在当地消费中标的项目就选择当地的企业或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优先考虑。
抓好培育,打造亮点,认真研判商贸市场行情,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特色餐饮等资源优势,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多打造一些步行街、饮食文化街、休闲娱乐街、特色旅游购物街、夜市地摊经济等各种特色消费地。大力举办节假日经济和各类商品展销活动,加快商业复苏,参照其他地区好的做法,通过发行消费券,提升夜市消费等方式来促进消费。
打通中小民营企业员工申报职称渠道
对于人才的保障,省工商联专门做了民营企业人才保障方面的提案,建议制定和完善各项优惠保障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向民营企业转移。
对由外地来青海民营企业工作的优秀人才,协助企业在经济利益、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优秀人才,制定特殊政策给予表彰奖励。在推荐选拔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优秀人才过程中,建议单独设置申报指标,让那些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民营企业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能够真正享受到相关政策奖励。
重视中小民营企业员工的职称申报、评审、晋升。逐步改进并建立符合中小民营企业特点的职称评定制度,建议设置民营企业职称办公室,负责民营企业专业人才职称的评定和晋升。对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互设研发中心,组建产业技术联盟、设立科技研发平台、建立研发中心的,要给予相应的倾斜性资金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