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以来,全省广大民营企业和商协会组织危难之处显身手、关键之时勇担当,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稳产保供等形式及时投身抗疫行动,凝聚起民营经济领域共克时艰、同心抗疫的强大合力。”7月11日,青海省政府副省长、省工商联主席匡湧在青海省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说,全省近2000家民营企业和商协会累计捐款捐物超过1.3亿元,民企反应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效率之高、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五年来,青海民营企业更加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融入服务大局,为助力脱贫攻坚、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启动实施“百企兴百村”行动,100余个村企结对项目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自“百企联百村、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以来,共有793家民营企业帮扶贫困村1951个,实施项目数3503个,投资金额12.58亿元,帮扶贫困人口17.56万人,助推“青”字号特色资源走出去,促成“联成e家青海扶贫馆”等消费平台落地,一大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荣获全国和省级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同时,青海广大民营企业助力“六稳”“六保”,通过开展“民企招聘月”“金秋招聘月”“民营企业高校携手促就业”等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双向选择平台,累计有2100余家民营企业提供4万多个岗位。光彩事业三江源行、海东行等活动先后达成合作项目投资56.4亿元,公益投资(捐赠)2495万、消费帮扶采购计划5.1亿元,4个项目入选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展现了广大民营企业勇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五年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青海广大民营经济人士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民营经济仍然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总量持续扩大。青海市场主体从2016年末的33.3万户增加到2021年的53.1万户,其中非公经济占比达到97.3%。非公经济从业人数由2016年的118.6万人增至2020年135.1万人,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90%以上。纳税从2016年的175.48亿元增至2021年的238.63亿元,占全省税收比重54.79%,民营经济已成为青海活跃度最高、增长性最强的经济形态。(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