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省商会副会长,青海天佑德科技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鲁水龙
据青海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青稞播种面积结构2015年至2018年,持续徘徊在26%至27%间,2019年比2015年青稞播种面积结构提升6.79%,比2018年青稞播种面积结构提升6.76%。2021年比2015年青稞播种面积结构提升14.84%,比2018年青稞播种面积结构提升14.81%。农作物青稞播种面积占农作物粮食比重持续提升,农作物小麦播种面积占农作物粮食比重持续萎缩。青稞种植主要在贫困乡村,因培育青稞特色产业一体化发展滞后,对脱贫攻坚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发挥作用难。
青稞特色产业一体化建设短板问题:
第一,虽然青海省政府将青稞产业确定为重点农作物,种植面积占30%以上,但地方政府推进专门培育青稞特色产业支持政策欠缺,引进科技创新新品种、配备齐全乡村科技人员缺乏,提升青稞产业品位品质难。
第二,目前,各级政府推进青稞特色产业发展,培育青稞米、青稞食品加工、青稞酿造等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牧民、合作社、企业种植青稞采购需求,但每年青稞收购价格持续稳定上涨难,企业生产经济效益低,让种植青稞的贫困群众难获得青稞附加值收益。
第三,青稞生产企业对品牌意识较为模糊,缺乏对品牌内涵的认识、对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文化的挖掘,产品市场化、精细化程度不高,没有将特色与市场需求很好地结合。70%以上的企业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对品牌建设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宣传支持,而现有的扶持政策十分有限,无法给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品牌宣传提供充足的保障。
第四,品牌策划和宣传创新不够,缺乏有效营销体系。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宣传主要依赖于传统模式,互联网应用能力不足,传播覆盖面不大。调查显示,仅有37.72%的公众通过互联网渠道了解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71.23%企业的品牌宣传的主要途径选择展览展示。品牌建设精准性不强,与市场对接不到位,品牌影响力不强。
为此,向省发改委、农业与农村、乡村振兴部门提出建议:
一、完善青稞特色产业培育支持机制,青海省政府持续将青稞产业确定为重点农作物,同时地方政府推进专门培育青稞特色产业支持政策,引进科技创新新品种,配备齐全乡村科技人员,助青稞产业品位品质提升。
二、建立青稞特色产业在增加贫困群众收益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机制。政府对农牧民增加补贴,让种植青稞的贫困群众获得青稞附加值收益,助青稞特色产业发挥作用。
三、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增强品牌融合发展。重视企业产品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文化的挖掘,将产品特色与市场需求融合结合。形成自主特色产品品牌,产品定位要突出,增加特色产品品牌,创建更多名优产品。同时重视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融合发展。
四、建立品牌策划和宣传创新机制,构建有效营销体系。按照现代互联网、现代服务团队、产品品牌策划和宣传创新需求,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应用,扩大传播覆盖。青稞生产企业因地制宜,结合本企业实际,确定产品品牌的宣传策划,逐步强增产品品牌建设精准性,增强产品品牌影响力。